2025年05月04日星期日
老人牙病 攸关生命
刘奶奶的牙痛险要命
刘奶奶牙痛了几天,弄得她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那天她半夜惊叫把女儿喊醒了。女儿一看老妈面色煞白,呼吸短促,惊恐不安;手捧胸前,不敢活动。问她哪里不好?她指心口。原来老妈的牙痛换了地方。女婿急打“120”,送到医院一检查,是“心绞痛-心肌梗死”,而牙髓炎是诱发心绞痛的直接原因。 牙髓组织发生炎症叫做牙髓炎,由于牙髓中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因此,牙髓炎最突出的症状就是疼痛。冠心病病人患牙髓炎时,剧烈的疼痛极易诱发心绞痛,出现心血管意外;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还可因疼痛诱发血压升高。 苏老伯的不明发热 苏老伯一年前初次来看牙,我发现他有较重的牙周炎和一处脓肿,我将脓放出来,给他用上消炎药,让他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并嘱咐他一定要再来复诊。可他一去不复返。直到前几天,内科医生介绍他再来看牙科。原来他最近半年反复发烧,可就是查不出原因。医生只好下“不明发热”的诊断。后来心脏出了杂音,经详细检查和多次血培养,才确诊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内科医生怀疑心内感染的根子来源于牙病。果然,血液和牙龈的细菌培养,都是同一种细菌──草绿色链球菌。 牙龈是细菌侵入机体最容易突破的门户。实际上即使有轻度的牙周炎症,也会有数十亿细菌藏在牙周袋中,患牙周脓肿或脓瘘,细菌最容易由此进入血液中,而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这种特殊的草绿色链球菌寄生在心内膜上,就引起心内膜炎。如果苏老伯最初能彻底治好牙病,心内膜炎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老常头的血栓病 老常刚刚55岁,那天他又因左下肢剧痛、发凉、不敢走路被急救车送进医院。医生检查,发现他左下肢发凉,皮肤苍白,腘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超声检测和血管造影都显示左下肢动脉被血栓堵塞。一年前他已经因此而做过取出血栓的手术,这次是第二次复发,只好再次紧急手术。两次取出的血栓细菌检查,找到了与牙周炎相同的细菌。说明老常的血栓性疾病的根源就是牙周炎。 原来,牙周炎的细菌在人们刷牙时乘机潜入血液,随着血流在身体内部到处旅游,并在距离口腔很远的地方释放毒素,破坏血管壁,造成粥样硬化斑块和血凝块,而使动脉壁粗糙、增厚、最后形成血栓阻塞动脉。有人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推测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发现口腔卫生不良、牙周感染因素,仅列于吸烟之后,成为诱发该病的高危因素。以往很少有人能想到,口腔卫生怎么能跟脉管炎、截肢联系在一起。研究却证实,它就是蚕食掉人们肢体的元凶之一。 老人如何防范牙病 强化嗽口习惯 老人抵抗力低,食物残渣长时间地停留在牙缝间隙,发酵、产酸后,促使牙釉质脱磷、脱钙,牙质软化,口腔内的致病菌趁虚而入,导致牙龈炎、牙周炎和多发性龋齿的发生。所以,进食后一定要嗽口、剔牙。老年人不喜欢咀嚼口香糖,也不必用价格较贵的嗽口水,只要用温度适宜的自来水就可以了。外出时可带一瓶矿泉水,除饮用外,可随时嗽口。剔牙宜用牙线,不可弄伤牙龈,绝不让食物残渣停留在牙缝间。 耐心合理刷牙 许多人刷牙没有耐心,时间达不到3分钟,更做不到竖刷为主、里外兼顾。老年人时间充裕,每餐后都应该耐心刷牙。当然要用品牌牙膏、柔软牙刷,以免损伤牙龈、牙面釉质。不提倡用抗生素牙膏,容易造成耐药。 定期洗牙洁齿 老人不喜欢洗牙,以为认真刷牙就行了。其实,刷牙并不能完全代替洗牙,因为刷牙难以清除牙石、色素等顽固的牙垢。而“洗牙”是专科医生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去掉牙面的细菌、牙石、色素等牙垢。如果你亲眼看一看洗牙清除的那些牙垢,你就会相信,刷牙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在发达国家,洗牙已成为很普及的常规口腔保健,人们每年一至两次定期找自己的牙医去洗牙。 防止牙齿磨损 老人莫嚼槟榔、甘蔗、鱿鱼丝、蚕豆,勿嗑榛子、栗子,不可用牙齿咬钉子、拔针、咬断线,更不可拿牙齿当开瓶器,避免牙齿磨损。外层珐琅质一旦被破坏,深层的牙本质及其细小管道暴露,牙髓神经末梢就失去了保护,不仅易“倒牙(牙本质过敏症)”,还会引发龋齿等严重牙病。 及时填龋修补 老年人抗龋能力差,易出现龋洞;长期磨损、腐蚀,易出现牙体残缺不全。所以,中老年人应定期检查牙齿,及早发现龋洞,及早充填。目前的填充材料、修补技术不断更新,完全有可能治好龋齿和修补残缺。再不要持以往的旧观念随便拔牙啦! 掉一个镶一个 及时补缺 有些人认为,年纪大了,缺几颗牙是正常的事。缺了牙又不想镶假牙,怕麻烦、花钱多,缺就让它缺着吧。这样下去害处很多:它会明显降低咀嚼能力,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加快邻牙松动脱落,还会影响语言和容貌。镶上假牙可帮助消除缺陷,恢复牙齿功能,并稳定邻近的牙齿。 |
| |||||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