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刊

科学散步——老年人的长寿之路
日期:2010年03月01日           来源:暂无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科学散步——老年人的长寿之路
    大量事实证明,科学散步是老年人推迟衰老,增强机体适应力的重要因素,它能对运动系统、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良好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散步能够加强胰岛素对糖代谢的调节作用,因而对缓解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和调控血糖水平很有效。另外,对于肥胖的老人,散步是既稳妥又省钱的减肥疗法。
    提起散步,很多人会说,不就是走走路嘛!其实不然,散步也有许多“学问”,特别是对患有慢性病和体质虚弱的老年人来说,散步更是有“讲究”。如果不能“科学散步”,就有可能引发疾病,甚至猝死。
    案例一:饭后散步,加重病情
    我国早就有“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养生健身经验,但是对某些人来说,就不一定有好处。北京某女士,患有胃下垂,经常饭后散步,导致病情加重。据专家介绍,患肝炎、胃下垂或其他胃肠道疾病的人,饭后至少应静卧半小时后再活动。即使是健康的人,也应该休息一会再进行“百步走”,吃完饭就“走”对身体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案例二:气温骤变,散步猝死
    老年人的血管十分脆弱,对气温变化特别敏感,受冻后容易发生脑梗塞、脑出血,甚至导致死亡。 2004年11月7日,《广州日报》讯:江门市一位老人不敌天气突然变化,病倒不治身亡。据医生分析,主要是因为老年人调节能力差,气温下降骤然受冻后,脑血管破裂,导致死亡的。
    因人而异 科学选择
    如果说过去运动锻炼的旗帜是“生命在于运动”,而今的锻炼口号则应是“生命在于科学运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剧烈的运动就不适合老年人了,而散步是个极好的健身运动,如果可以对“症”散步,那就更是件好事了。
    1.体质虚弱者散步时,应适当将两只手臂甩开,步子迈大些,散步的速度最好由慢到快。这样可以尽量将全身活动开,使全身各器官都能参与到运动中,有效地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一般每天散步1~2次,每次1小时左右。
    2.肥胖者散步时,可适当将散步的时间、距离拉长,并将运动量加大些。最好坚持每天散步2次,每次一个半小时。散步时可适当走快些,使体内多余的脂肪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3.高血压患者散步时,可尽量使脚掌着地、胸脯挺起,不要过分弯腰驼背,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快,否则容易使血压升高。最好不要在早上散步,而应选择晚饭后。因为一般来说,早晨人体的血压最高,傍晚相对稳定。
    4.冠心病患者散步时,最好慢速行走,以免心律失常,诱发心绞痛。散步最好在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后,每天两三次,每次半小时。
    5.糖尿病患者散步时,要特别注意先吃点东西,不能饿着肚子,否则很容易使大脑供血不足,出现低血糖,严重时还会因头晕导致摔跤。餐后散步时,步幅可以适当加大,挺起胸脯,甩开手臂,每次散步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
    把握原则  合理运动
    1.依据适量性原则,确定运动总量。为了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一般老人每天散步应不少于6000步,大约一个小时的运动量,身体较差或疾病较多较重者还可适当少一些。
    2.遵照“有氧运动”原则,注意心率变化。“有氧运动”原则是指运动时组织器官不会产生明显缺氧,过量运动或高强度运动对于老年人来说都是有害无益的。判断是否属于“有氧运动”通常是通过计算运动时的心率(或脉博)来粗略估计,其标准应为“170 - 年龄”。如果运动时的实际心率(或脉搏)在此数值以下,则为有氧运动。比如,某老人的年龄为70岁,那么他的心率(或脉搏)就应掌握在100,即(170—70)以下。如果超过此数值,则应在速度、时间和里程上进行调整。
    3.贯彻经常性原则,持之以恒。锻炼身体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必须常年坚持不懈,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是坚持完成每天的“总任务”,如果遇上严寒酷暑或其他特殊情况,可以在室内或走廊上行走,尽量不要取消;二是每次散步的时间不能少于全天总任务的一半,这样才能保证锻炼对身体机能影响的程度。如果用五次、十次的累计来完成“总任务”,那样可能达不到健身效果;三是运动量、时间等要有规律,否则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的紊乱。
    注意细节  安全散步
    老年运动人群是一类特殊的群体,而且运动者大都有病在身,因此必须特别注意安全。尽管步行是一种很安全的锻炼方式,但也不能等闲视之,要注意细节,确保安全。
    1.散步前应该换上宽松的衣裤和舒适的鞋子。注意天气变化和锻炼地点、路线的选择。高温、高湿天气要相应减少运动量,气温骤变时应改为室内散步。
    2.散步时尽量“夫妻双双把路行”,家人实在无法陪同最好同邻居或朋友结伴而行,以便互相关照。高血压、糖尿病、低血糖等患者在外出运动时应带就诊卡、急救药物和相关食物等。体弱的老人在散步时最好拄个拐杖,拐杖的高度要与手的位置相符,拐杖的底部和把手要注意防滑。
    3.散步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挺胸、抬头、摆臂,有利于全身运动和身体协调。散步路线应选择空气清新、草木茂盛,相对幽静的地方。不要在坡多的地方散步。爬坡或爬楼梯会导致膝关节负荷过重,加重关节磨损,老年人应尽量避免。
    4.饭后不要立即散步,一般应以饭后30分钟后为宜。如果在散步中一旦出现胸闷、心慌、头晕等情况,就应立刻停止。
    研究表明,“每天一万步”是近年来日本人平均寿命得以延长的因素之一。欧美一些国家,步行锻炼也大有方兴未艾之势。“散步”是最受中老年人欢迎的运动,也是最好、最简单的锻炼方式。中老年人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科学散步,将会更加健康长寿,夕阳将会更加五彩缤纷。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