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5日星期一
有了宫颈癌疫苗就能高枕无忧吗?
有了宫颈癌疫苗就能高枕无忧吗? 人类拥有了首个防癌疫苗 2008年度的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与两个病毒有关: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中,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 楚尔· 豪森凭借对HPV的研究,独享了一半的奖金。 豪森的研究发现,HPV是女性第二大癌症 ——宫颈癌的元凶。基于这一发现,科学家们开展了高危型HPV感染的早期检测,极大地促进了宫颈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工作。HPV感染和宫颈癌之间关系的揭示,促成了史上第一支防癌疫苗的产生。 大量研究资料证明,生殖道的HPV感染与宫颈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约80%的宫颈癌与HPV的四种类型(16型、18型、31型和45型)感染有关。其中,50%的宫颈癌与HPV16型感染相关。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措施,而且对中晚期宫颈癌的化疗和手术治疗效果也不理想。宫颈癌的复发率较高且治疗费用也高。因此,研制HPV疫苗,对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癌症的病因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科学家们在癌症早期诊断和预防方面还是束手无策。例如,肝癌可能是由病毒感染、酒精、致癌物质等多种因素导致的;位列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的乳腺癌,其高危因素包括了遗传、基因突变、雌激素水平、绝经后肥胖、年龄增长,等等。我们不知道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也不清楚是哪种因素起决定性作用,预防癌症谈何容易。值得庆幸的是,豪森研究小组三十年的默默耕耘,终于在癌症的病因研究上获得突破,而HPV疫苗的引入和早期宫颈癌临床筛查方法的普及,促使宫颈癌成为可预防的首个癌症。 首批宫颈癌疫苗,已于2006年夏天在美国上市,英国、爱尔兰、芬兰、瑞典、德国和奥地利等欧洲国家以及阿根廷等南美国家,也已经开始销售这种疫苗。2006年底,此种疫苗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上市,并作为处方药销售。宫颈癌疫苗的成功应用是人类历史上,人类和恶性肿瘤斗争取得的重大胜利。 疫苗并非万能,不可盲目乐观 宫颈癌疫苗的上市给广大女性带来了福音。不过,我国著名肿瘤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教授同时提醒:接种疫苗绝不等于放弃宫颈癌的筛查,早诊早治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等预防措施仍然非常重要。 何教授指出,由于存在疫苗持久性和成本等问题,目前研制成功的宫颈癌疫苗主要是针对HPV16型、HPV18型、HPV6型、HPV11型的四价疫苗和针对HPV16型和HPV18型的二价疫苗。针对其他型别的疫苗研究尚无免疫原性的数据能够证实其有效。因此,还没有一种疫苗能够抵抗所有高危型HPV感染。另外,还没有证据表明一旦宫颈癌病变发生,疫苗可以逆转宫颈癌的形成,因此不应过分强调疫苗万能而盲目乐观。 和其他癌症一样,宫颈癌也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宫颈癌的生成是非常缓慢的过程,这期间如果进行多次普查,可以阻断宫颈癌的发生。通过宫颈涂片检查,医生可以检查到一些微小的病变及是否有微生物的感染。何裕民教授建议年满18岁以上,且有过性生活的女性,每年应进行一次宫颈癌筛查。 过早发生性行为和过多的性伴侣,是宫颈癌发病人群出现年轻化趋势的罪魁祸首。因此,为了健康和有效地防范性乱所致的性病乃至宫颈癌,女性不要过早地发生性行为,更不能同多个性伴侣发生关系;应有节制地过性生活,注意性卫生,坚决杜绝一切不良性行为。 后 记: 疫苗对青春期少女较为有效 世界范围,每两分钟有1位妇女死于宫颈癌。 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妇女从宫颈感染HPV到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乃至宫颈浸润癌大约需要十年或数十年的时间。所以,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当前减少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中国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高的原因除了没有建立完善的定期宫颈筛查系统以外,女性对宫颈疾病的认知不足和防护意识差也是重要的原因。专家提醒,早发现、早治疗是目前预防宫颈癌的最佳方法,特别是进入性活跃期的女性更应定期检查。 专家介绍,女性从15岁开始就可以接种此疫苗,且对青春期少女效果更为有效。澳门妇科专家洪滨教授介绍,宫颈癌疫苗2008年问世,整个疗程收费是3000多澳元(约合人民币18000元左右)。这种疫苗能在病毒的感染和复制部位产生抗体,最大限度地预防HPV致癌所引发的宫颈癌与癌前病变。 再过几年,疫苗有望在中国大陆地区上市。但就算疫苗问世也还是要进行普查,尤其是高危人群的筛查。筛查是最基本的预防方法,宫颈癌疫苗则是在前者基础上的预防方法。疫苗不是对所有HPV感染有效,因此不应过分强调疫苗万能,对已经开始了活跃的性行为和已感染了HPV的妇女,目前开发成功的预防性疫苗收效甚微。 |
| |||||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