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

新生儿牙床或上腭部出现的米粒大小或珍珠样的白色瘤状物是什么呢?该如何处理?
日期:2009年09月14日           来源:暂无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在有些新生儿的牙床或上腭部会出现一些米粒大小或珍珠样的白色瘤状物,表面光滑隆起,大小不等,数目多少不一,少的时候可能只有1~2个,多的时候可能有数十个,触之较硬,常常是在婴儿啼哭时被家长发现,这叫上皮珠,俗称“马牙”。当“马牙”数量比较多时,家长会很紧张,往往误认为它们是导致婴儿啼哭的原因而来医院就诊,由于这些瘤状物是白色的,硬度有点像牙齿,还会有家长误以为是长牙,其实它们并不是真正的牙齿,而是在牙胚发育过程中,由牙板上皮剩余增殖形成的角化上皮团,在医学上称为“上皮珠”。 在胚胎发育到大约第6周时,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开始增殖变厚形成牙板,牙板是牙齿发育最原始的组织,在牙板上细胞继续增生,每隔一定距离形成一个突起的牙蕾,这些牙蕾继续发育成为牙胚,将来可以发育成牙齿。当牙胚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牙胚之间的牙板破碎断离,断离的牙板一部分被吸收,其余的逐渐增生成角化上皮团,慢慢被推向牙床的表面,即我们所看到的上皮珠。这些上皮珠到了口腔粘膜表面会自行脱落消失或吸收,一般没有什么不适的症状,对新生儿的健康也没有任何影响,不需做特别处理。 有的家长用针挑或用布擦,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因为新生儿口腔粘膜非常薄嫩,很容易受到损伤,加之其抵抗力低下,细菌可以通过损伤处感染颌骨,引起颌骨骨髓炎,不仅出现高烧、面部肿胀,而且可能因导致败血症而带来生命危险,后果是很严重的。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