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2日星期四
胎盘是怎样构成的?
胎盘是胎儿与母体间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自受精后7~8天开始,胎盘的绒毛开始出现。妊娠3个月形成完整的胎盘,随妊娠时间的推移,胎盘逐渐长大。足月胎盘直径16~20厘米,厚1~4厘米,呈圆或椭圆形,重450~650克,约占新生儿体重的1/6。胎盘分母体面和胎儿面,母体面呈暗红色,有10~15个胎盘小叶;胎儿面呈光滑的浅蓝色,由胎膜覆盖,脐带居中或偏心。脐带的血管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散,有胎膜包围着。胎盘的结构好像伸入土地的树根,以吸取营养及水分。树根相当于绒毛,土地相当于母亲的蜕膜及其血管内的血液。
胎盘的结构为:1)蜕膜:蜕膜是妊娠期的子宫内膜。位于囊胚与子宫肌层之间的蜕膜叫底蜕膜,将来发展成胎盘的母体部分。2)绒毛形成:囊胚开始着床时初级绒毛开始出现,在底蜕膜处的绒毛发育分化迅速,继续分支成二级、三级绒毛,其他部分的绒毛逐渐衰退。3)绒毛板及蜕膜板:胎盘近胎儿面有绒毛板,近母体面有蜕膜所形成的蜕膜板,由蜕膜板伸向绒毛间腔成胎盘隔,将胎盘分成10~15个胎盘叶,各级绒毛呈杯形排列成绒毛间腔。4)两种血循环:胎盘有胎儿及母体两种血循环。胎儿的血液循环由胎儿的脐带动、静脉进入胎盘的各级绒毛内,最终形成毛细血管。母体的血液循环是由螺旋动脉穿过蜕膜板进入每一个胎盘叶,呈扩张的漏斗形开放着进入绒毛间腔,供应胎儿所需的大量物质在此交换及运转。
|
| |||||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