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1日星期三
抑郁障碍
抑郁障碍或称抑郁症是目前的热点,也是争论较多的焦点。1960年代以前,精神病学界对抑郁的定义较严格,只有心境低落明显,甚至伴有思维、动作变慢等才诊断抑郁,而一般的心情不好,烦闷、紧张,则归入神经衰弱或神经症。随着抗抑郁药物的进步和生物医学模式的兴盛,抑郁症的诊断越来越松。
现在有很多抑郁情绪的自评量表、问卷,如果用于评价一下自己的心情,提醒自己注意心理健康,还是可以的。但不能以自评的结果作为抑郁症的诊断依据,因为不同的人对问题的理解可以有很大偏差,对不良情绪的判定也需要专业知识。所以,抑郁症的诊断应当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在亲自与病人进行交谈后作出。望文生义式的自我诊断是不准确的。
抑郁症的处理原则首先是分清抑郁的程度,按严重程度解决首要问题。
对非常严重的抑郁,如伴有木僵和强烈自杀行为的,应当住院治疗。如果是年老体弱的患者,首先要处理的可能不是抑郁情绪,而是患者长期僵卧,进食差导致的严重营养不良。这种状态使患者几乎难以耐受任何抗抑郁治疗。待身体状况有所好转,能够耐受治疗后,可以针对病情,采用电休克治疗或抗抑郁药物治疗。
对中等程度的抑郁,在正确使用抗抑郁药同时,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争取他的合作,同时嘱咐家属注意安全(自杀风险),学会给患者以心理支持。比如,家属经常不把抑郁症看作是疾病,常常将其归结到“情绪懒散”或“性格恶劣”上。基于此点,家属和周围人常鼓励患者要“坚强”、“别灰心”,这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患者身上。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无法感到普通状态下应有的信心。
对于程度较轻的抑郁,更要发挥患者的主动性,帮助他选择自己的治疗模式。一般而言,符合严谨的临床诊断的抑郁,抗抑郁药物治疗都会有帮助。除非患者处于不适合用药的特殊阶段,如早孕时期的妇女。
随着美国诊断标准中放弃神经症的诊断类别,扩大抑郁症的诊断,一些不典型的心情不良,即原来被归入神经症的情况,被划入了抑郁障碍这一大类,还起了个新名字,心境恶劣。看来心理治疗在这里也是不可缺少的了。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患者一生中既有抑郁发作,也有一种称为躁狂发作的截然相反的表现。这种情况称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的典型表现是过分兴高采烈,主意大且多变,活动多而有头无尾,睡眠和休息的要求减少,自我感觉过分良好……。躁狂的识别比较容易,即便没有专业知识的人从常识和对当事人的了解出发,往往也能判断此人不对劲儿了。
|
| |||||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