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1日星期三
电离辐射有哪些危害?
放射性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有四种程度:变化(change)- 可能有害,也可能无害;损伤(damage)- 表示某种程度的有害变化,如对细胞,但未必对人有害;损害(harm)- 临床上可观察到的有害效应;危害(detriment)- 是一个较复杂的概念,它要考虑损害的概率、严重程度与持续时间,不易用量表达。
(1)确定性效应
射线入射器官或组织,会杀死遇到的细胞,如果损失的细胞数目较少,不会影响器官或组织的功能。但当射线剂量足够大,杀死的细胞足够多,器官或组织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了。此时的剂量称为‘阈剂量’。只要接受的剂量达到或超过了阈剂量,这种功能损伤肯定会发生。我们称这种效应为‘确定性效应’。其表现有:乏力、脱发、牙龈出血、白细胞降低、性欲降低、皮肤红斑,直至不同类型的放射病。确定性效应的严重程度与接受剂量的大小有关。在一般情况下,确定性效应的阈剂量为0.5Gy/a,持续照射为0.4Gy/a。但对性腺、眼晶体及骨髓等敏感部位要特别注意。
(2)随机性效应
射线入射器官或组织,把遇到的细胞杀死,这不要紧,自然会有新生的细胞来补充。但如果把细胞杀伤,就比较麻烦了。受伤的细胞还要顽强地活下去,就可能发展成为癌细胞。进一步繁殖,发展成为癌症。但并不是每个受伤的细胞都会发展成癌细胞。这里存在着一个概率问题:照射剂量小,受伤细胞少,概率就低;反之,照射剂量大,概率就高。把这种效应称为受照个人的‘随机性效应’。随机性效应的主要表现是:随着剂量的增加,癌症发病率也增加,且没有最低‘阈值’。癌症的严重程度与初始剂量无关。所以,当人体接受的剂量低于‘确定性效应’的阈值,并不是就没有危险了,接受的剂量还会引起癌症发病率的增加。
|
| |||||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