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

毒蘑菇中毒
日期:2009年09月14日           来源:暂无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毒蘑菇含有多种毒素,毒性强烈,可损害肝、肾、心及神经系统等,即使是微量被吸收到体内也是很危险。毒蘑菇的种类不同,所含的毒素亦不同,引起的临床表现也各异,一般将其分为以下4种类型: (1)胃肠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症状是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如毒粉褶菌、臭黄菇、毛头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可引起此类型中毒。 (2)神经精神型:中毒症状是精神兴奋、幻视、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3)溶血型:主要症状是在1-2天内发生溶血性贫血,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腹疼头疼、腰背肢体疼、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虚弱无力、烦躁不安和气促。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鹿花菌引起。 (4)肝脏损害型:引起这类中毒有关的蕈种约20余种。除上述已提到含毒肽、毒伞肽的种类外,如环柄菇属的某些种。 毒蘑菇中毒后,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保留毒蕈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2)在等待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后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为补偿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最好让患者饮用糖盐水,补充体液的丢失,防止休克的发生。 (3)对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误吸。 (4)有寒战患者应加盖毛毯保温。 防止毒蕈中毒,重在预防。主要是加强宣传教育,让群众识别毒蕈,避免采食。部分毒蕈与可食用蕈极为相似,应以不随便采食为宜。此外还要注意: (1) 一定要由有经验的人采摘野生蘑菇,其他人不要凭想当然采摘野生蘑菇,以免误食中毒; (2)烹调蘑菇时一定要炒熟煮透,不可食用半生不熟的蘑菇。另外,装盛蘑菇的用具一定生熟分开,避免生熟混杂; (3) 最好不要多种蘑菇一起食用,并控制一次进食蘑菇的总量; (4) 食用市售蘑菇(特别是野生蘑菇干品)时,一定要仔细挑选,如有异样者应挑除,避免不同品种或有毒蘑菇被误食; (5) 对可食但含毒的蘑菇,一定要严格按照这种蘑菇的食用方法烹调和就餐。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