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2019年6月24日《健康广播》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健康知识
日期:2019年06月24日           来源:北京市疾控中心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一、最近有什么热点的健康话题呢?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又进入了食源性疾病高发的季节,从上周开始,我们也迎来了今年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为了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今天,我们和大家说说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方法。

二、什么是食源性疾病呢?都有哪些症状呢?

从专业的角度说,食源性疾病是食品中的各种致病因子经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通俗点说,就是“吃出来的病”。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很多,包括微生物、有毒动植物和一些有毒化学物质,其中微生物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最常见的比如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菌等等。

不同致病因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大多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可伴随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一般预后良好。有的也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单增李斯特菌,可引起脑膜炎、败血症,以及孕妇的死胎、流产、新生儿感染等,病死率高,不可掉以轻心。

三、面对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让我们一起用下面5招来打败食源性疾病。

第一招是保持清洁。我们从小就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除此以外,在做饭前和做饭过程中也要洗手,尤其是在生熟食品交叉处理过程中或者接打电话以后。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保持厨房的卫生清洁,比如餐具、筷子笼、刀具和砧板,尤其是抹布,要经常清洗和消毒,切莫让它成为厨房的重大污染源。

第二招是生熟分开。这里所说的“生”指的是还需要进行加热处理的原材料,比如生肉、生海鲜。“熟”就是直接入口的食品。生熟分开目的就是避免生的食品上携带的致病菌污染到直接入口的食品,从而引起食源性疾病。要特别注意的是,加工生熟食品的用具也要分开,例如刀具、砧板等等。

第三招是烧熟煮透。烧熟煮透的一般原则是开锅后,再保持10到15分钟,如果是大块肉,比如整鸡,时间还要更长一点。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食用贝壳、螃蟹等水产品时,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的方法都是不安全的,尤其是孕妇、儿童、老人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尽量避免生食的饮食方式。

第四招是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绝大多数微生物喜欢室温的环境,高于70℃,或者低于4℃就很难存活。夏季,熟食在室温下存放的时间不宜超过2个小时,待食物冷却后需要放入冰箱内保存。但冰箱并不是保险箱,有些嗜冷菌如单增李斯特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都可以生长,所以冰箱取出的食物要彻底加热或清洗干净后再食用。

第五招是使用安全的水和食品原料。要到正规超市或市场购买食品,购买食品要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食品标签内容。不要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物,若罐装食物包装鼓起或者变形,要记得坚决不要食用。

感谢主持人,也感谢各位听众朋友们,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识,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北京12320在聆听)与官方微信(北京12320),咱们下周再见!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