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星期日
2019年4月20日《健康播报》调整生活方式+定期检查是预防肿瘤的主要手段
2019年4月15日-21日是第2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抗癌路上,你我同赢”。随着居民对癌症危险因素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早诊早治意识越来越强,很多癌症可以早期发现并及时得到治疗,而且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新的医疗技术和抗癌药物的研发,使得癌症患者的生存期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在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而是可防可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因此居民朋友要提高健康素养,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积极筛查,运用科学规范的方法抗击癌症。防癌、抗癌路上,让我们一起并肩作战,打赢这场战争。 一、 北京市癌症发病现况 自2007年至2017年,癌症位居北京市居民死因的首位,平均每4名死亡者中,就有1名死于癌症。2016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率为346.15/10万,平均每小时有5人被确诊为癌症。在2007-2016年这10年间,北京市恶性肿瘤年年均增长1.6%。其中,北京市男性最高发的癌症是肺癌(83.24/10万),其次是结直肠癌(49.01/10万)、肝癌(25.32/10万)、胃癌(24.18/10万)和前列腺癌(20.90/10万)。女性最高发的是乳腺癌(71.13/10万),其次是肺癌(53.19/10万)、甲状腺癌(46.02/10万)、结直肠癌(37.23/10万)和子宫体癌(18.73/10万)。 2007-2016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率变化趋势 二、了解癌症危险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癌症的危险因素可以归为五大类,主要包括不合理的膳食习惯(例如水果蔬菜摄入不足,经常摄入红肉、加工肉类以及腌制食品)、环境因素(紫外线辐射,环境污染),行为因素(吸烟和二手烟、过量饮酒和缺乏运动),感染性因素(幽门螺杆菌、乙型肝炎病毒,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以及代谢因素(肥胖、糖尿病)。因此,要想不得癌,最重要的是“防患未然”,提高自身健康素养,培养科学的生活方式,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三、定期体检,积极筛查 除了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危险因素外,还应该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诊早治可以提高癌症治愈率和患者五年生存率,因此居民朋友要提高防癌意识,定期体检。防癌体检是在评估癌症发生风险的基础上,针对常见癌症进行的身体检查,目的是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尽早进行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目前的技术手段可以早期发现大部分的常见癌症。使用胸部低剂量螺旋CT 可以检查肺癌,超声结合钼靶可以检查乳腺癌,胃肠镜可以检查消化道癌等。要根据个体年龄、既往检查结果等选择合适的体检间隔时间。若想更好地排查各部位肿瘤,建议有条件的居民到专业体检机构做肿瘤专项检查项目。 自2012年起,北京市政府已经连续7年开展癌症筛查惠民工程,其中在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开展了城市五癌筛查项目,针对40~74岁北京市户籍居民开展肺癌、乳腺癌、肝癌、上消化道癌和大肠癌筛查;在朝阳区、海淀区、昌平区等11个辖区开展农村癌症筛查项目,针对50~74岁北京市常住居民开展肺癌筛查,40~74岁开展大肠癌筛查。 筛查主要流程为,居民先到就近的定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填写高危评估问卷、针对被评为高危人群者,社区医生会帮居民预约定点筛查医院的筛查项目,高危居民按照预约的时间到医院进行检查后,社区医生负责向居民反馈结果。符合条件的居民可以到就近社区进一步咨询也可咨询北京市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12345)。 癌症离我们并不遥远,每个人都应该为抗击癌症做些什么,随着疾病谱的转变,癌症防治不再是患者个人的事情,而是患者、家属、医疗机构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场战斗。癌症防治,我们一直在您身边! |
| |||||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